當前位置: 首頁 > 劇院動態 > 劇院新聞·創作演出 劇院新聞·創作演出
1月14日,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改編自老舍同名巨著的話劇《四世同堂》在國家話劇院劇場迎來第300場紀念演出,現場座無虛席,觀眾對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報以熱烈掌聲。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,作為該劇編劇、導演內心充滿對觀眾的感激之情。她表示:感謝觀眾12年來對老舍先生這部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的熱愛及呵護;對改編話劇的肯定與支持!觀眾對作品的喜愛,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創作精品力作的動力源泉。
2010年,話劇《四世同堂》首演于臺北孫中山紀念館,征服包括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等在內的臺灣各界觀眾。12年間,《四世同堂》巡演海峽兩岸五十余座城市,征服近三十萬觀眾,名家名著的厚實、導演手法的創新、劇院主創藝術家們制作的精良;國家話劇院優秀演員們的精彩演繹;項目運營中心獨特的推廣傳播,讓帶著百姓溫度,講述民國百姓故事的平民史詩《四世同堂》一劇,全國巡演爆棚,被觀眾譽為“北京第一劇”。
導演用“新現實主義”手法,把半個多世紀前的老北京胡同“搬遷”到全國各地的舞臺上,以祁、冠、錢三家為代表的“小羊圈胡同”的門楣,通過燈光設計,營造出屋里屋外、墻里墻外的視覺效果,里面的人或是竊竊私語、或是觥籌交錯,如同“影戲”其效果令人感動與回味。幾輛真實復原的黃包車在舞臺上滿場飛奔,眾多人物的悲歡離合就在這虛實結合、自然流動的舞臺環境中交替上演。
14日,該劇在時隔兩年后重返國家話劇院劇場,觀眾對該劇的反響,相比以往演出時更為熱烈,演出時不時夾雜鼓掌和叫好聲。劇中,劉金山飾演說書人,風趣幽默,正面角色如祁瑞宣、錢默吟,反面角色如冠曉荷、大赤包,小人物如車夫小崔、白巡警,通過演員們嫻熟的臺詞功夫和表演功底將角色塑造得活靈活現、有聲有色。每一位演員的表演都可圈可點,贏得了觀眾的一致盛贊。
演出結束,田沁鑫院長感謝并稱:“源于老舍先生作品本身的生命力,也源于觀眾對好作品的需求?!端氖劳谩防镏v中國人的堅持,這部書和這出戲也體現了老舍先生對文化的堅持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,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,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?!?/p>
兩個半小時的演出結束后,全體主創與全場觀眾共同慶祝這具有歷史意義的第300場演出,國家話劇院為此提前準備了300場特別紀念蛋糕。所有主創激動萬分,難掩見證300場的興奮之情。
文字:冬天
攝影:王昊宸
以往劇照攝影:李晏